与2015年相比,虽然北京市2020年用电量增加近20%,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24%和26%以上。
如果说去煤之后,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为“北京蓝”奠定基础的话,那么当地在绿色出行、绿色社区的努力则让低碳走进一个个普通居民的生活。
作为一座拥有两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如何在补足能源缺口的同时,有序节能减碳,进而发展绿色产业,推动ESG发展?
虽然盛夏刚刚来临,但京能集团北京热力门头沟分公司的工作人员一刻也不能放松,除了日常检修,他们还在推动“一件大事”——智慧供热的系统改造升级。
而这一切,“为‘十四五'时期进一步推动本市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昔日,只能从“北京蓝”去想象的低碳发展,正在这座拥有千年古都史的国际大都会变成一个个摸得着、看得见的ESG项目。而这一切,终将以软实力的形式,推动北京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等四大中心的建设。
北京热力门头沟分公司副总经理周五林不想把供暖上的合理用能、高效用能解读成“节能”,他表示:“所有的前提,是必须保障居民的温暖过冬。”
虽然相较于北京一年大约7000万吨标准煤的能耗,这些节能并不多,但通过技术手段,“抠着牙缝”节约出来的指标更为珍贵。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筹备,看见团队推动的“碳中和”风电场下个月就可以在张家口风电场挂牌,耿艳十分开心。
京能清洁能源公司的光伏电站。受访企业供图
而据《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数据,北京市2020年当地电源装机总容量1315.6万千瓦,当年的全社会用电量1140亿千瓦时。
周五林表示,这是十多年来北京市一步一步进行能源迭代升级,用实际行动干出来的。
此外,该公司在北京官厅水库还建设有装机容量18万千瓦的风电场,在延庆建设有装机容量3万千瓦的地面光伏电站,而多个分布式发电项目也已经并网运行。
2021年9月,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国际能源署(IEA)发布《中国能源体系碳中和路线图》,指出:2020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约为13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90%源自燃料燃烧和工业生产。具体而言,48%来源于火电,36%源于工业,8%源于交通,5%源于建筑业。同时表示,我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将依赖于三个关键领域的进展——提高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减少煤炭使用。该文件表明,自2005年以来,中国的能源消费翻了一番,但能源强度(能源消费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大幅下降。中国对低碳技术的贡献所带来的成本下降,改变了世界对清洁能源未来的看法。
在耿艳看来,这些曾经不被社会看重的指标成为企业的关键行动,一方面是一家清洁能源公司发展的本能,另一方面在深层次上正是发展理念的变化。京能清洁能源公司宣传部部长常立行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该公司京内七家燃机电厂每年都能实现碳配额(CEA)盈余约40万吨,并参与碳市场交易,2021年通过出售碳配额(CEA)盈利2200余万元。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在总结“十三五”时期的能源工作时,指出:大力推动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大台等5座国有煤矿全部关停,600万吨煤炭产能全部退出,结束北京千年采煤史;节能减排工作深入推进,与2015年相比,2020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24%和26%以上,能源利用效率在全国省级地区始终保持领先水平;全面建成投运四大燃气热电中心,本地电源装机总容量1315.6万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提高到16.6%;形成“三种气源、七大通道、10兆帕大环”燃气供应格局,门站接收能力1315万立方米/小时,16个区全部连通管道天然气,平原地区基本实现管道天然气“镇镇通”;全市城镇供热面积8.95亿平方米,基本实现清洁供热,平原地区基本实现“无煤化”;2020年,全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折合703.3万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费比重由2015年的6.6%提高到10.4%,外调绿电规模由2015年的45亿千瓦时大幅增加到2020年的145.6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到12.5%。
文章来源:《煤化工》 网址: http://www.mhgzz.cn/zonghexinwen/2022/0617/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