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欧洲煤炭对天然气替代明显,可再生能源稳定性增加
2022年中欧美能源需求及煤炭替代性出现分化。中国煤电需求下滑,得益于天气改善和新能源装机提升,中国今年1-5月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分别实现同比增长17.5%、12.9%和4.5%,而火电增速则下滑3.5%。天然气高价未改,欧洲煤炭替代效应持续,据欧洲互联电网机构统计(ENTSO-E),2022年前23周(约4-5个月)的煤炭发电累计同比增加11.07%,而天然气发电累计同比减少18.7%。美国煤炭替代效应有所缓解,2022年上半年美国煤炭涨幅高达175.53%,高于天然气133.24%的涨幅,进而导致美国气电与火电利润价差缩小,气电对火电替代增强。
能源危机下,煤炭保障能力和经济性凸显。尽管能源转型及去煤化是长期碳中和发展方向,但是中欧美2021年均出现煤炭发电占比重新上升的现象。中欧美的煤炭发电占比分别由2020年的70.4%/19%/12.25%提高至2021年的70.6%/22%/15.43%。其中,出口需求提振及清洁能源发电不及预期是中国用煤需求抬升的主因,而欧美煤炭发电提升主要因能源危机下天然气价格暴涨,导致天然气发电成本过高,煤电对气电产生替代。
需求衰退交易升温,但低位库存托底油价。世界银行预计全球增长将从2021年的5.7%下降到2022年的2.9%,远低于今年1月预期的4.1%,高通胀加剧经济下行压力,叠加高油价的抑制作用,远端石油需求有一定拖累,三、四季度全球石油需求的同比与环比增幅都将放缓。若美国与OPEC能够加速增产,叠加需求增速放缓,后期油价重心或下移。但目前全球石油库存水平偏低,OECD商业石油水平处于近8年来的最低值,显示市场供应弹性较低,低位库存托底下,预计油价回落空间有限。
中期来看,全球低库存和油气价格高企将支撑煤炭需求,加之全球煤炭供应弹性不足,煤价仍将震荡偏强,将滞后于油气而回落。预计2022年全球煤炭增产4%左右,但产量增加将主要体现在中国和印度这两大煤炭消费国和净进口国,考虑到两国均存在进口煤炭缺口,其增产效果难以外溢,因此除中印两国外,海外煤炭产量提升或低于2.5%,难以对冲需求的增加,海外煤炭仍将保持偏紧格局,煤价震荡偏强。由于煤炭在长期内依然是最具性价比的传统能源,因此未来其价格回落将滞后于油气。
今年俄油产量降幅有限,明年俄油减量或为200万桶/日。根据欧盟的制裁,将在年底前减少90%的俄油进口量,则减量接近350-400万桶/日。目前印度已承接近80万桶/日的俄原油,中国亦已承接30万桶/日,后续仍有一定上升空间,预计在极端情况下俄油出口减量或达200-250万桶/日,其中原油出口多数可以被亚洲买家承接,主要减量来自成品油。欧盟的原油/成品油进口禁令分别在6个月/8个月后开始全面实行,因此短期俄油减量影响相对偏小,对供应实际冲击或在明年。
能源危机短暂造成欧洲碳价松动,但长期碳价仍有支撑。短期来看,在俄乌冲突刚爆发时,碳价曾出现短期急速下跌,由90欧元迅速跌至55欧元/吨。主要原因有两点1)局部冲突扰动造成宏观经济走弱,其他大类资产价格贬值。为补充资金流动性,大量碳资产被抛售。2)地缘政治制造能源危机,短期动摇欧盟碳中和信心,碳政策步伐出现放缓迹象。在欧盟推出更为激进的能源转型措施后,碳价快速回升,叠加今年欧洲煤电对气电的持续替代,预计碳价仍在高位运行。长期来看,欧洲碳价重心仍将偏强走动。1)长期欧洲碳配额趋于减少,供应缩量背景下,价格中枢长期上行。2)欧洲目前的火电气电利润价差依然保持在0以上,即火电含碳利润高于气电含碳利润。在未来欧盟持续减少碳排放的目标下,需要更高的碳价调控火电利润使其低于气电利润。
3、 美国煤炭对天然气替代减弱,可再生能源发电维持高增
短期欧洲供应扰动再起。供应尽管6月1日凌晨俄方称不会再断供更多的欧盟用户,但近期欧洲供应扰动再起。美国天然气Freeport爆炸后的修复时间从3周延长至3个月,预计9月供应才可少量恢复,对欧洲LNG进口造成扰动。同时,因北溪一号设备检修未完成,俄罗斯从近期起减少北溪一号输气量,预计输气量将减少60%,目前恢复时间暂不确定。
3、 煤炭:北半球夏季需求叠加替代作用支撑煤价高位震荡
1、 原油:短期需求支撑高位震荡,中期供应压力增加重心小幅回落
文章来源:《煤化工》 网址: http://www.mhgzz.cn/zonghexinwen/2022/0623/529.html